近期,作者参加了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工委主办,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承办的“微短剧的红与黑”法商论坛,与会者有网络微短剧(以下简称“微短剧”)平台方、公司方制作人、编剧及法务专家等。大家以研讨与主题发言的形式纷纷对目前微短剧的行业现状、传播力、风险识别与合规指引等方面进行阐述,对该行业进行系统分析与总结,也对行业的前景做了展望。
总体来看,微短剧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娱乐业态,有别于长剧和小视频,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文化作品。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微短剧又呈井喷态势,以节奏快、爽点密、时间短等特点,获取了大众的关注,也吸引了流量。然而,一个行业在经历了最初阶段的野蛮生长后,为了搏眼球、利益最大化,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灰色地带,甚至踩踏法律的红线。从微短剧被高频曝光的擦边、暴力、有违社会公序良俗、输出不良价值观等等“劣迹”来看,行业监管势在必行。本文拟对于当前热度与争议双高的微短剧从合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01 目前监管现状
1. 202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在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增设微短剧快速登记备案模块,标志着微短剧正式纳入监管体系。
2. 2022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国产网络剧片发行许可服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广电办发〔2022〕128号)。通知中指出“国家对国产网络剧片发行实行许可制度。”
3. 2022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广电办发〔2022〕345号)。通知中指出“把网络微短剧与网络剧、网络电影按照同一标准、同一尺度进行管理;须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发放《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获证作品上线播出时,应于节目片头的显著位置展示统一标识和许可证号,接受公众监督和上线全周期监管。”另外,通知要求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并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和业务指导,其意在于从平台自查自纠、业界自律等方面入手,净化微短剧市场,使该类作品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的正常审美与价值取向。
4.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于2023年5月发布的《网络剧片发行许可和播出管理提示》,对2023年6月1日以后新通过规划备案的微短剧,采取许可证全覆盖的管理办法,依法取得《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后方可播出。2023年6月1日起,新上线播出的微短剧,需为通过“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申报,且通过省级以上广电管理部门内容审核后,取得《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或上线备案号的作品。
02 微短剧业务应具备的资质
从事微短剧制作、传播、平台等业务,所涉及的主要资质牌照汇总如下:
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证)
根据2011年修订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微短剧的制作、传播业务,属于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需要获得ICP证。
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根据2015年修订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应当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视听证)
根据2015年修订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企业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应当依法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制作、编辑、集成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视音频节目,以及为他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
4.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文网文证)
根据2017年修订的《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从事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需申请获批《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微短剧业务具有商业变现属性,观众需充值成为会员或付费观看剧集,故需要取得文网文证。
03 避免侵权
微短剧从法律性质上属于《著作权法》第三条中的视听作品范畴,与影视剧等其他作品一样受法律保护,其在保护方式、手段、维权等方面也与其他影视作品无异。
据目前业界反映,“同质化”作品激增是微短剧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由于著作权法保护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不保护创意,而微短剧在表现创意时受限于创作时间短、剧本篇幅小、剧情的冲突与反转高度浓缩,加之也不乏出品方或编剧“充分借鉴”已有作品,形成了观看一部微短剧便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奇效。
《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视听作品中的电影作品、电视剧作品的著作权由制作者享有。这里的制作者一般指组织创作、投资作品的“出品方”。那么,在创作、制作微短剧时,为了防止陷入侵权纠纷,出品方应当对剧本是否原创这一原则性问题与编剧做出明确约定,如第三方来主张权利且被认定为侵权的情况出现,将由编剧按《著作权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如果出品方制作的微短剧确属于改编自其他已有作品的,则应积极向相关权利人寻求改编授权、支付费用,再进行二次创作,形成演绎作品。
04 杜绝内容低俗
微短剧自出现以来,这两年正处于风口期、上升期,制作者们本着赶期、赶工,投入少、见效快的理念,放弃作品质量,一部短剧几天内便可完成投资、制作、杀青、上线一系列流程,成本之低、制作之粗可见一斑。加之,为了抢占市场、博取关注度,往往不惜借助软色情、硬暴力、狗血低俗、封建迷信等等手段,只见利益不见公德,对整个市场、行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也推动了主管部门对微短剧产业加强了监管,平台方亦纷纷出手下架不适合播放的作品。
近日,抖音安全中心发布公告表示,抖音致力于打造积极、开放、友善的社区环境,持续推进微短剧内容治理,对含有不良价值观导向、违反公序良俗、低俗“擦边”等违规内容的微短剧进行治理,并下架了6部微短剧,分别为《老公是个妈宝男》《最后的底线》《千金小姐反击》《怀孕的女人》《我的底线》《妈妈的生日》。
快手发布公告称:“近期,平台巡查中发现,部分微短剧存在宣扬不健康和非主流家庭观、婚恋观,刻意放大和渲染夫妻矛盾、婆媳矛盾、代际矛盾等行为,偏离社会主流价值导向。根据社区规则,平台下架了违规微短剧剧目,并清理相关内容738条。”
结语
综上可见,在监管、平台、市场净化的大环境下,打算以低俗作为引流密码的剧集已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符合时代需求、贴近真实生活、有独特创意的作品将会是微短剧的未来!